引领学生绘制乡村振兴“农墨种彩”新画卷
——探索实践育人“四新”模式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案例背景
2018年1月,笔者入职某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在日常组织学生开展课余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中,笔者发现,文管类专业居多的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多为通识类;而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与专业技能结合更为紧密,例如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绿色+”生态环保社会实践、眼视光工程学院的“光明行”爱眼护眼社会实践等,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综合素质,更锤炼了专业技能。随着工作的深入,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实践育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形成的科学教育理念,在“三全育人”中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于是,笔者开始思考,如何在经管学院打造一个与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有机融合的品牌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双提升,从而助力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提出
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对自身未来成长道路缺乏规划,尤其身处经、管、文、法、艺等学院的学生,所学知识相对于其它技能类专业来说理论性较强,技术门槛不高,所以实践活动大多以通识类、文体类为主,对于学生在技能强化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无法满足部分积极上进、希望通过实践让自己全方位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学生的需求。面对此类学生,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挖掘学生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点;二是探索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活动;三是促进实践活动与职业技能大赛、“双创”大赛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专业技能,在比赛中检验自身实力。
(二)调研分析
通过对经管学院设置专业的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种类的研判,笔者发现,经济与管理学院所设置的专业比较适用于开展乡村振兴、电商助农等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知识,可以帮扶农户营销、推广乃至直播售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可运用于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和派送等环节;而实践活动衍生、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又涉及到财务、会计、金融类专业。整体来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此类实践能够紧密贴合、环环相扣。
(三)实践探索
自2019年以来,笔者带领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立“励行”助农实践团,开展下乡社会实践50余次,参与师生达400人次。到2021年,笔者集结经管类专业群任课教师、企业顾问、学生实践团队的力量,尝试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将思政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实践育人融会贯通,延展出四个助农行动,即爱国主义宣讲、电商培训、实地营销与校村共建行动,实地开展农产品营销、直播推广、红色文化宣讲等系列实践活动,逐步实现学生用所学技能服务乡村振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同向同行,从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助力学生找到自身价值、明确未来方向。
三、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一)解决思路
通过开发实践育人“四新”模式——新视野、新路径、新阵地、新动能,将思政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劳动教育、文化传承等融汇到实践育人之中,将“励行”助农实践团升级为“农墨种彩”电商助农实践项目,让学生切实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引领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网络运营、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电商专业知识,深入乡村一线,发挥职业技能,助力京津冀地区农业发展。
(二)实施办法
1.课程思政结合助农实践,开拓实践育人“新视野”。
将文管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为农户进行农产品营销,把课程思政做好做实、落地生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专业技能,又真正为农户解决了滞销问题,学生在思想上“解渴”,在实践上“管用”。
2.职业技能结合助农实践,勾勒实践育人“新路径”
在“农墨种彩”电商助农团队的活动中,学生通过电商培训、实地营销、孵化账号三步走的实践方案,根据村民需求开展电商培训,指导村民直播带货、营销农产品,帮助农户孵化电商账号,一站式助力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这一实践育人“新路径”,验证学生自身所学,锻炼职业技能,提升商科专业素养,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校村共建结合助农实践,开发实践育人“新阵地”
携手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滨海新区太平镇友爱村等地,实地共建劳动教育育人基地,逐步扩大合作覆盖面,辐射京津冀。在“农墨种彩”助农实践过程中,积极在实践育人“新阵地”上发挥职业教育电商专业力量;同时通过进行校村共建,打造劳动教育课程,带领大中小学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农事体验,培养乡村电商产业人才,深耕劳动基地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感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助力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吸引学生未来反哺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4.文化传承结合助农实践,发挥实践育人“新动能”
“农墨种彩”电商助农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新动能”,为当地学生、村民们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歌曲教唱、红色情景剧展演等实践活动,将党的精神谱系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普及到乡村,播下“扶智+扶志”的种子,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增加核心内驱力。通过切实发挥实践育人的“新动能”,让实践育人活起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见人见物的感知、设身处地的体验,耳濡目染、震撼心灵、砥砺心志,坚定信念的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实施成效与反响
(一)经济效益
该项目自开展为农户帮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3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30万元,受到被帮扶对象的多次认可和感谢,并且受邀参加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蓟州国际杯”第四届梨王争霸赛,授予一等奖“梨王”获得者一年免费助力直播带货权,让蓟州区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售“飞入”千家万户。
(二)社会影响
该项目被人民网、北方网、中国新闻网等6家知名媒体先后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吸引了企业的关注。此外,实践团赴乡村调研50余次,义务开展培训20余次,超过500位农民学会使用电商平台推广产品,罗庄子的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个人账户,每户农民的账号上都有自己家果园的小视频,实践团队与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成校村共建。该项目的帮扶范围不局限于天津蓟州,还有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友爱村,以及甘肃省清水县夜明村、山西省孙石村、云南省邵通农村地区等。由于实践反响良好,自2019年起,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友爱村均与该高职院校经管学院签订了共建育人基地协议,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开展电商助农、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平台。
(三)学生培养
截至目前培养学生283名,团队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实践层面,“农墨种彩”实践团队2021年被评为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一次入选暑期“三下乡”全国重点实践团队(2021年),两次入选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天津市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19年、2021年)。在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层面,“农墨种彩”实践团队孵化的助农创业项目于2021年12月入选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拔尖项目,团队连续获得2020年第六届互联网+创业比赛天津市三等奖、2020年挑战杯天津市银奖、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创业比赛天津市二等奖、2022年第八届互联网+创业比赛天津市银奖、2022年“中银杯”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金奖、第十七届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专项赛国家级铜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双创”奖项。在学生就业层面,目前已经有数百名学生顺利步入就业岗位,此外还有15名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被纳入阿里巴巴国际站数字贸易人才库,随时可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相关行业企业实习、就职。
五、工作总结与启示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的希望,也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实践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农墨种彩”助农实践活动通过开创性的“四新”模式,让青年学生通过实践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初步构建了学校统筹部署、全员扎实推进、师生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提升职业技能,早日成长为新时代新工匠。未来,还需从以下三点出发,对“农墨种彩”电商助农实践项目进行提升。
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目前,育人机制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实践团队将基于现有的机制,制定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出台实践育人考评体系,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实践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进一步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养成优良品格和服务社会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建设专业育人队伍
目前团队师资力量多为辅导员,后续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把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纳入社会实践团队之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专任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的深度融合,通过成立联合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和目标上的高度统一、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贯通,助力学生快速成长成才。
(三)进一步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目前“农墨种彩”电商助农实践育人品牌还处于建设阶段,要积极挖掘“农墨种彩”助农实践团队丰富的教育资源,树立学生身边典型,讲好“社会实践故事”、“青青奉献故事”,扩大实践育人对学生锤炼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养的正面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全方位锻炼,为未来就业积累专业技术与社会经验。